学党史、听党话、跟党走

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,是中华人民和中华民族同心同德、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。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,全国人民同仇敌忾,众志成城,奏响了气吞山河的爱国主义壮歌。”这是习总书记在抗日战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。

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,清明节前夕,我校举行“学党史、听党话、跟党走”活动。 


我校教师为学生讲解这块特殊的土地——繁峙

这块神奇的土地孕育了无数的优秀儿女,他们曾抛头颅、洒热血,为捍卫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

在那段苦难的岁月里,侵略者烧杀抢掠,无恶不作。中国人民在屈辱中觉醒,在觉醒中抗争,连绵的战火孕育了英雄,苦难的岁月锤炼了人民,作为一名不折不扣的繁峙人,我们有义务去了解这片让我们骄傲的土地,我们有义务铭记那些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奉献生命的英雄。 


教师讲解下茹越乡马鞍村地理位置及英雄的故事

这独特的地理位置让这块古老的土地成了兵家必争之地,无数仁人志士,前仆后继,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不朽战歌。

下茹越乡的自然村马鞍桥,之所以命名马鞍桥是因为此处恰好位于一座山峰的中间低洼处,形似马鞍,故名马鞍桥。村里只有贺家3户人家10余口人,贺氏一门为逃避战乱,选择在临近山顶的山坳处定居。这里远离集镇闹市极少有人光顾,即使战乱年代,居住在这里的贺家也平安无事。

抗日蜂火燃起,一向安贫乐道的贺家突然不安分起来,年近半百的贺治业经常让大儿子贺庭弼下山关注日伪军动向,帮助革命同志,我县抗日五区政府急需找一个隐蔽的驻地开展工作,贺庭弼听闻此事主动找政府领导商议,经商议,决定把政府建在马鞍桥的贺家。同志们住西屋,贺家住东屋,为了同志们能安全撤离,贺家兄弟和区政府干部一起在西屋挖了地道。26岁的贺庭弼自然担当起了五区政府的交通员,18岁的贺家老三贺庭铨也外出参加革命工作。

1940年春季,由于判徒告密,日寇得知区政府在马鞍桥,便迅速出击,贺庭弼为收拾文件资料和掩护同志撤离,不幸被捕,我县抗日政府动用多重力量,贺庭弼终获释,他并没有被敌人吓倒,而是把家人转移到亲戚家便又投身革命工作。

革命就是要付出很多宝贵的东西,甚至生命。贺家老三贺庭铨,小名三娃,贺庭铨在塔西沟村参加会议,被日军包围,不幸被捕,当日,贺庭铨等多名党员干部被押送到县城日军“弘部”,遭受鞭打、刀刺、狼狗撕咬,始终大义凛然,日军没有从他们口中获得一丁点讯息,一怒之下,将他们枪杀了,年仅23岁的贺庭铨,为革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。 


孩子们纷纷在烈士榜上寻找自己同村的抗日烈士

“死去何所道,托体同山阿”,怀念英雄,最好的方式不是长期的沉痛悲愤,而是振奋精神,鼓足干劲,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努力奋斗。作为一名学生,我们定当:发奋图强,为中华崛起而奋斗! 

5_副本.jpg


全校贺庭铨少先队员在队旗下宣读誓词

我是贺庭铨少先队队员,我在队旗下宣誓:

我要向贺庭铨叔叔学习,热爱中国共产党,热爱祖国,热爱人民。我们要好好学习,强身健体,当祖国和人民需要时,像贺庭铨叔叔学习,不畏强敌,不怕牺牲,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一切力量。

经过漫漫长夜的黑暗才懂黎明的珍贵,今天,我们回顾历史、学习党史,就是让我们后人不要忘记曾经的苦难和今天的责任。